快刀这可看做是清初很流行的一个黑色幽默。
在民间故事中,文人金圣叹临刑前也有类似的传言。说金圣叹在临刑时塞给行刑的刽子手一封裹着重物的信。刽子手以为是红包,行刑结束后打开一看,重物是石头,信里的纸条上面端端正正写着“好快刀”三个大字。
不知蒲松龄的小说是依据金圣叹的传闻改编的,抑或是民间依据《聊斋志异》的这篇小说将“好快刀”移植到金圣叹的身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用带眼泪的笑反映了清初动乱给人们带来的惨痛。
明末,济属多盗 [1] 。邑各置兵,捕得辄杀之。章丘盗尤多 [2] 。有一兵佩刀甚利,杀辄导窾 [3] 。一日,捕盗十馀名,押赴市曹 [4] 。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 [5] :“闻君刀最快,斩首无二割。求杀我!”兵曰:“诺。其谨依我 [6] ,无离也 [7] 。”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数步之外,犹圆转而大赞曰:“好快刀!”[1] 济属:济南府所属辖地区。清代济南府辖历城、章丘、齐东、长清、长山、邹平、淄川、齐河、禹城、平原、临邑、陵县、德平、济阳、新城15县及德州,大致相当今之济南及德州、惠民、淄博地区的一部。
[2] 章丘:位于山东济南的东南部。明清时代隶属于济南府。杀辄导窾(kuǎn):意谓杀戮时能顺着骨头缝下刀,一刀便断头。窾,空处。《庄子·养生主》:“批大卻(隙),导大窾,因其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