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济南KTV招聘网 > 济南热点资讯 > 济南励志/美文 >  知府与知州均是出现于宋代的官职唐代只称建都之地为府宋代由于城

知府与知州均是出现于宋代的官职唐代只称建都之地为府宋代由于城

2022-07-31 00:47:35 发布 浏览 605 次

知府与知州均是出现于宋代的官职。唐代只称建都之地为府,宋代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比较繁荣的州都升级为府。宋代统治者鉴于唐代地方长官坐大割据的教训,不给州府长官刺史以实权,而是以中央朝臣充任各府长官,称为“权知某府事”。“权”是暂时之意,意即暂时代理该府政事,简称知府。知州与知府的来源相同,同样是宋朝廷派朝臣临时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军乃指军事,州乃指民政。如此,宋代原本以唐制而设的府州长官——刺史便被架空了,而事实上的地方长官又只是临时充任,这便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这也导致了地方力量的弱小,以至于金国攻破首都开封,北宋政权便轰然垮掉。知府与知州在元代成为地方的正式长官,只是其上置有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的达鲁花赤(蒙古官名,为所在地方、军队或官衙的最大监治长官);明清时期,知府与知州成为正式的地方行政长官。其中知州有直隶州、散州之别,前者直隶于省,可以辖县;后者隶属于府、道,相当于知县。

谏官是正式的官职名吗?

谏官是古代言官的一种。言官即是专门负责监督并提意见的官员。古代言官分两种,一是御史,负责监督政府,谏官则职在监督皇帝。谏官并非正式官职名,而是对监督皇帝的官员的泛称。其最早在春秋时期设立,当时齐国的大谏、晋国的中大夫、楚国的左徒等都属于谏官性质。秦朝时,设谏议大夫为谏官,同时,御史类官职中的御史中丞也有些谏官性质。谏官制度得以正式化是在汉代,当时的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谏官,统一归汉九卿之一的光禄勋管。谏官最活跃的时期是在唐代,当时的谏官机构不断扩大,所设谏官有左右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左右补阙、左右散骑常侍等。另外,当时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也都有兼职进谏的职责。唐代著名谏官甚多,例如魏徵、褚遂良、孙伏伽、萧钧等。著名诗人杜甫、陈子昂、元稹等都任过谏官之职。因唐太宗开纳谏之风,唐代皇帝都比较重视谏官。宋朝皇帝起初也很重视谏官,曾专门将谏官从门下省中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但谏院独立后,谏官不再由宰相裁定,而是由皇帝任命,并且可以兼任御史,逐渐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监督宰相和百官。后来,朝廷不再重视谏官,又开始出现蔡京、秦桧等权相。宋代之后,谏官或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

路、军、府、州各指什么?

路、军、府、州均是宋代的地方行政单位。宋代地方行政区划为三级制,其基本的结构是路、州、县,依次变小。其中,路是最高一级,大略相当于现在的省。宋初时,除路之外,还有一个道,与路为同级别的地方区划单位。后废道,将天下总分为十五路,分别是: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两浙路、福建路、西川路、峡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路的长官称为监司,每路4个。宋代的州由秦汉的郡变化而来,根据面积和人口可分为上、中、下州,长官称知州。县是最低一级行政单位。另外,在路、州、县的基本体制之下,宋代还有一些与州同级但稍微特殊的行政区划单位,府与军便属于此类。府由地位比较重要的州升级而成,分京府、次府。京府为首都或陪都所在地。宋初以都城开封府为东京,陪都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为西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为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为北京,遂有四京府,其余则为次府。州升府一般源于皇帝登基前所封或任官之地,如宋太祖以归德军节度使代周,后来便升归德军所在之宋州(今河南商丘)为应天府。军则是因军事需要而建的地方行政单位,一般在边疆地带,分大军和小军。大军与州府同级,直属于路;小军与县同级,属州管辖。就数量而言,这些地方行政单位并不固定,时有变化。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