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说:“‘至诚’,性至诚,谓孔子也。‘大经’,谓六艺,而指《春秋》也。‘大本’,《孝经》也。”
孔颖达说:“夫子无所偏倚,而仁德自然盛大也。夫子之德,普被于人,何有独倚近于一人,言不特有偏颇也。”
朱子说:“经、纶,皆治丝之事。经者,理其绪而分之;纶者,比其类而合之也。经,常也。大经者,五品之人伦;大本者,所性之全体也。惟圣人之德极诚无妄,故于人伦各尽其当然之实,而皆可以为天下后世法,所谓经纶之也。其于所性之全体,无一毫人欲之伪以杂之,而天下之道千变万化皆由此出,所谓立之也。其于天地之化育,则亦其极诚无妄者有默契焉,非但闻见之知而已。此皆至诚无妄,自然之功用,夫岂有所倚着于物而后能哉。”
灵魂需要前人引领
正视千年的历史,那些曾经显赫无敌的帝王,确实给后人留下了不少永久的记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的事迹代代传承,他们的名字永留史册。但是,与影响中华两千多年的儒家学说相比,这些拥有文韬武略的古代帝王就要逊色多了。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能够传承无穷,对历史有如此深远影响,彰显了其文化精髓的博大精深之处。而那些频繁改换的朝代,有哪一位帝王不自诩为民谋福利,有哪一位不动用各种力量想要万岁以求不朽?结果呢?唯有孔子所宣扬的思想将代代相传,成为人类灵魂的主宰,成为引领人类精神的旗帜。
求索治化之道
杜佑(公元735年—公元8者也年),字君卿,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国唐代政治家、史学家。官至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他是一位好学深思、治学严谨的学者。“佑性勤而无倦,虽位极将相,手不释卷。质明视事,接对宾客,夜则灯下读书,孜孜不怠。”“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旧唐书·杜佑传》)撰《通典》二百篇。
杜佑身处安史之乱时期,唐王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他极其重视经济制度,他说:“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他向皇上上书说:“臣闻太上立德,不可庶几;其次立功,遂行当代;其次立言,见志后学。其目的在于‘经世’,在于‘致治’。”权德舆评价说:“博极书术,详观古今……作为通典,以究理道,上下数千百年间,损益讨论而折中之,佐王之业,尽在是矣。”
肫肫者其仁!渊渊其渊也!浩浩其天3!
所肫肫:与“忳忳”同。诚挚的样子。
也 渊渊其渊:圣人的思虑如潭水一般幽深。渊渊,形容水深。《庄子·知北游》:“渊渊乎其若海。”
3 浩浩其天:圣人的美德如苍天一般广阔。浩浩:广大,旷远。《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诗经·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
仁心赤诚敦厚,智虑深远莫测,德惠普泽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