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xiǎn)少尽烦恼障佛教语谓坚持我执丛生贪嗔而为解脱之阻
鲜(xiǎn):少,尽。烦恼障:佛教语。谓坚持我执,丛生贪嗔,而为解脱之阻碍者。
炎凉世态,富贵之家比贫寒人家更为明显;妒忌心理,至亲骨肉比没有亲友关系的人更为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让自己心肠冷漠一些,不能让自己心气平和一些,那就每天都要深陷烦恼之中、无法解脱了。
【点评】
人与人之间,有钱有势就巴结奉承,无钱无势就冷淡远离,这似乎是世俗社会的本质,是人性中难以逾越的鸿沟。既然这是世之常态,那么每个人都不免遇到,只是从富贵降至贫贱的人,感受尤其明显。《史记·汲郑列传》是汲黯和郑当时的合传,二人都位列九卿,为官清廉,交游广泛,乐于助人,有权势时宾客盈门,罢官家居时宾客寥寥无几。司马迁对此颇为感慨,在“太史公曰”中讲了下邽翟公的故事:翟公起初做廷尉,家中宾客盈门;待到丢官,门外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后来他官复原职,宾客又想去投奔他,翟公就在大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在一贵一贱中透视炎凉世态,这就是典型的“更甚”了。
至于骨肉之间“尤狠”的妒忌之心,《红楼梦》中也有一个典型事例:同为贾政之子,王夫人生的宝玉被合府之人视若凤凰,赵姨娘生的贾环却被众人踩在脚下。贾环忌恨宝玉处处都比他强,总是伺机陷害,先是故意拨翻烛台烫伤宝玉,金钏跳井事件后,又在贾政面前诬陷宝玉“淫辱母婢”,致使宝玉遭到贾政毒打。作者以“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作为回目,骨肉之间的狠毒,真让人不寒而栗。
生而为人,既跳不出社会,又离不开家庭,不幸而遇炎凉之态、妒忌之心,洪应明说,所能做的,也只有将其看成自然、降低期望,以此自寻解脱了。
功过不宜少混,混则人怀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贰之志。
惰隳(huī):即“隳惰”,懈怠。
携贰:离心,有二心。
对于别人的功劳和过失不应有一点儿含混,功过稍微含混,就会让人受到打击,产生懈怠心理;对于别人的恩德和仇怨不能表现得太过分明,恩怨过于分明,就会让人受到排斥,生出背叛之志。
【点评】
作为领导和管理者,要奖惩分明,对下属的功劳和过失不应混淆,否则会让有功者受到打击,让有过者心存侥幸;别人对自己的恩情或仇怨,不要表现得过于分明,否则那些跟你有过节的人,可能会心存疑忌,产生背叛之心。齐桓公不计前嫌,宽宥管仲对他的一箭之仇,才得到这位辅佐他成为霸主的大贤才。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魍魉(wǎnɡliǎnɡ):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
- 行走在路上既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漂泊的象征异乡变换的风景总[图]
- 郑玄说“‘至诚’性至诚谓孔子也‘大经’谓六艺而指《春秋》也‘[图]
- 山鸟似嫌游客到一声啼破小亭幽李晏不依附奔竟但也不惹是生非朝中[图]
- 公元年旭烈兀统帅蒙古大军渡过阿姆河月到达木剌夷境内蒙古先锋将[图]
- 然而古有明训“英雄不怕出身低”一个人大可不必因为生活环境不如[图]
- 送别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湘山月愁听[图]
- 君子耻一物不知 以必游历久远而后见闻博读坡诗二十年一日得[图]
- 不间无暇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晋国又不通知何时接见不敢输币不能献[图]
- 注释①罢同“疲”②擅独自译文齐王想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图]
- 淹留羁留长时间逗留 贱妾女子的谦称茕(qióng)茕孤独貌 [图]